推广 热搜: 化学  高中  数学  初中  英语  小学 

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介绍

   日期:2024-07-08     来源:www.quagic.com    浏览:677    
文章简介:圆明园,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坐落于北京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,占地350多公顷,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,由圆明园、绮春园、长春园组成,而以圆明园最大,故统称圆明园。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介绍“圆明园”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。

圆明园,清代大型皇家园林,坐落于北京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,占地350多公顷,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,由圆明园、绮春园、长春园组成,而以圆明园最大,故统称圆明园。

圆明园的资料和历史背景介绍

“圆明园”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。康熙皇帝御书三字匾牌,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。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讲解,说“圆明”二字的意思是:“圆而入神,君子之时中也;明而普照,达人之睿智也。”意思是说,“圆”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,超越常人;“明”是指政治营业额明光普照,完美明智。这可以说是封建年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。

另外,“圆明”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用的佛号,雍正皇帝崇信佛教,号“圆明居士”,并对佛法有非常深的研究。著有《御选语录》19卷和《御制拣魔辨异录》。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,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,并以“天下主”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,努力倡导“三教合一”和“禅净合一”,是佛教进步史上尤为重要的人物。

圆明园的前世今生

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,康熙帝(即清圣祖玄烨)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,并亲题园额“圆明园”。

雍正三年(1725年),雍正帝(即清世宗胤禛)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,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。

乾隆帝(即清高宗弘历)即位后,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,增添了建筑组群,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(同治时改名万春园)。这三座园林,均是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,称圆明三园。

咸丰十年(1860年)8月,英法联军攻入北京。十月6日,占领圆明园。从第二天开始,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打劫和破坏。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同意议和条件,公使额尔金、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职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,命令米切尔中将于十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,纵火焚烧。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。

同治年间(1862-1874年),同治帝筹备修复圆明园,供慈禧太后居住。后因财政困难,被迫停止,改建其他建筑。

1900年,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。清朝覆灭后,一些军阀、政客、官僚,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,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。

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,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,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!

1940年未来的日寇占领时期,北京粮食紧张,于是奖励开荒。从这个时候起,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,开田种稻。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,面目全非。

1976年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之后,遗址保护、园林绿化有明显进展,西洋楼一带得到局部清理和整理。

1983年,经批准的《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策略》,明确把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。同年,政府拨出专款,修复了长春园的东北南三面2300米围墙。

1988年6月29日,正式向社会开放。

圆明园的历史价值

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,它不但建筑宏伟,还珍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、艺术馆,被誉为“所有造园艺术的典范”和“万园之园”。圆明园在建筑史文化史占有极高的地位,它包括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与不一样的风格,对文化交融和文化进步具备要紧意义,它不仅仅是一个清代园林,更是古时候造园艺术之精华和悠久文化之瑰宝,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。

圆明园遗址的意义

圆明园的遭遇,是那段贫弱、苦难、屈辱历史的缩影,是一部沉重的活史书。无论这片废墟目前所具备的东西的多寡,都不影响这部史书丰富和苦涩的内涵及其无上的宝贵价值。圆明园遗址保护牵涉到多学科的问题。

圆明园的毁灭也有力地见证了“国弱受人欺”这个简单的道理。留住这一方遗址废墟,可以促进大家深思、自审,激起大家的自尊、自信、自强,增强民族凝聚力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它确实是一座理想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。

 
标签: 知识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